top of page

親子共讀、為愛朗讀,從玩書到培養閱讀習慣!

邱瓊慧/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嬰幼兒保育系 助理教授


親子共讀,首重「共」的陪伴!

親子共讀,首先最重要的關鍵是在「共」——也就是親子一起、照顧者與寶寶一起,才是最重要的。因此,親子共讀的初期,重點在於陪伴,因為爸媽的陪伴,讓寶寶感受到閱讀是好玩的、開心的;進而於引君入甕,讓寶寶愛上書、愛上閱讀,培養閱讀的習慣。

至於「讀」什麼,可以廣義的讀:閱讀生活中的符號、標誌、唸唱童謠、童詩、兒歌、玩手指謠;到狹義的讀兒童讀物:布書、玩具書、認知書、故事繪本等。

ree

一、從何時開始共讀?

(一)  從胎兒期就可以共讀囉!

親子共讀,究竟該從什麼時候開始呢?是上小學、還是提早到上幼兒園,甚至是上托嬰中心的階段呢?其實,研究指出:親子共讀可以從懷孕期開始喔

相關研究發現,約在懷孕16週左右,胎兒已能對聲音產生反應,胎兒可以聽見臍帶血液流動的聲音、媽媽的心跳聲,甚至也可能被外界突如其來的巨響聲驚嚇到。也因此,在醫院裡,醫護人員會讓剛出生的寶寶趴在媽媽的胸口上,聽聽媽媽的心跳聲,讓寶寶有安全感,彷彿就在媽媽的肚子裡一般。

(二) 孕期的親子共讀,可以這麼做!

孕期的媽媽,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書,或者是想要唸給寶寶聽的繪本,都是可以的喔。肚子裡的寶寶,會透過媽媽的朗讀熟悉媽媽的聲音和語調。等寶寶出生後,再次聽到媽媽的聲音時,會因為這份熟悉感而感到安全,對情緒的穩定也很有幫助。


二、讀哪些書?

(一)閱讀生活中的符號或標誌

不必拘泥於形式,生活中的符號、標誌、文字等都可以,都能成為「閱讀」的素材。接續前面所提到的,親子共讀的關鍵在於「共」——陪伴孩子一起。所以,只要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對孩子說說生活中所見的符號、標誌、文字等,都算是一種共讀喔!當然,更可以選擇一些適齡適性的嬰幼兒讀物作為媒介,與寶寶一起共享親密溫馨的「悅讀」時光。

        隨著現今科技與文化的蓬勃發展,每年出版的嬰幼兒讀物更是讓人耳目一新、應接不暇。照顧者如何從茫茫「書海」中,挑選適合自己寶寶的適齡適性讀物呢?若不是經常在專注嬰幼兒讀物的照顧者,可能會有些茫然、不知道怎麼選書,甚至會產生疑惑或焦慮的心情。

        在此也貼心的提醒照顧者們:不要心慌、更不用心急,放下緊張與焦慮,陪伴寶寶一起享受悅讀,抱持著「只要我陪著寶寶一起!讀什麼都好、讀什麼都可以!」的心態來共讀就好囉!

(二)  適齡圖書可以這樣選!

        選擇適合寶寶的讀物,對幼兒的發展來說,是具有加乘效果的重要關鍵。在政府大力支持與挹注經費推廣政策下,嬰幼兒閱讀相關資源多是隨手可得。

1. 國立臺灣圖書館承辦的教育部「適合嬰幼兒閱讀之優良圖書」評選

        國立臺灣圖書館承辦教育部推廣親子共讀業務,每年邀請專家學者從茫茫書海中,評選100本適合嬰幼兒閱讀之優良圖書的「年度好書」,迄今已近15年。這些優良圖書會依0-3歲和3-5歲兩個年齡層進行分齡推薦,並將連續入選三個年度的優良圖書納為「經典好書」。請參考國立臺灣圖書館閱讀推廣計畫網站

2. 國家圖書館

        國家圖書館從嬰幼兒成長與學習歷程出發,結合圖書館資訊組織專業及對圖書的認識與瞭解,建立「嬰幼兒圖書分齡主題表」,將0-6歲嬰幼兒,再細分為0-3歲及3-6歲兩個適讀年齡階段,各自涵蓋七大主題架構:

  • 0-3歲嬰幼兒適齡圖書主題為:語言學習、認知發展、社會互動、心理成長、感官動作、美感經驗及生活體驗等

  • 3-6歲幼兒嬰幼兒適齡圖書主題為:語言文學、認知發展、社會互動、心理成長、運動與健康、美感經驗及生活經驗等https://isp.ncl.edu.tw/infant-tw。

3. 各縣市圖書館

        各縣市圖書館會發送0-5歲嬰幼兒的「閱讀禮袋」,禮袋內包含兩本0-5歲適齡繪本、親子共讀手冊,以推廣嬰幼兒閱讀。這項嬰幼兒閱讀運動源自於1992年英國所發起,針對7-9個月大嬰兒為對象的「嬰幼兒閱讀運動」,至今,世界各國紛紛響應推廣,在各個國家蔓延深化。

4. 童書出版相關網站

        在網頁上搜尋「親子共讀繪本」、「嬰幼兒繪本」、「生活自理繪本」…等關鍵字,皆能找到各家童書出版的好書。照顧者可以依據這些書單,前往書店購買,或到各縣市圖書館借閱皆可。

ree

三、親子共讀的迷思

儘管有前述這些親子共讀的優點和共讀資源,但多數的照顧者仍對共讀缺乏信心,常見的迷思如下:

(一)  嬰幼兒聽得懂故事嗎?

       相信許多照顧者多少都抱持著疑惑:「唸書或講故事給寶寶聽,他們真的聽得懂嗎?」這樣的疑惑,也是在所難免的。如同前文中所提,親子共讀的核心,是為愛朗讀,為孩子創造一個語文環境,透過照顧者的真人發音和親子互動,不僅能提供寶寶的聽覺、觸覺、視覺的刺激,也有助於促進其感官知覺發展。

(二)  寶寶還看不懂字,怎麼共讀?

       隨著寶寶年齡的增長,從剛出生時的純「聽」故事,逐漸發展到「看」故事,也就是透過觀看書中的圖像進行理解。這段共讀的過程,是一場耳朵聽著照顧者說故事,眼睛看著書中圖像的閱讀之旅。

(三)  寶寶總是咬書、丟書、撕書,靜不下來。

       對一歲半以前的幼兒來說,咬書、丟書、撕書,其實是他們探索書本的一種方式。因為手部肌肉發展尚未成熟,無法穩定拿書,也可能因為翻頁不順而導致撕書的行為。這些都是嬰幼兒探索書時的閱讀行為,是幼兒發展感覺統合的正常歷程,照顧者應多予包容和接納,可以選擇適合寶寶探索的布書或硬頁書等,持續提供探索書的機會。

為寶寶撒下幸福的種籽

最後,以日本繪本之父松居直先生所言:「為孩子撒下幸福的種籽」,作為本文的結語。嬰幼兒的父母,是孩子最初的人生導師,在此人生起步的最初時刻,透過共讀,陪伴孩子認識世界;透過共讀而「悅」讀,涵養一生的閱讀習慣,從閱讀中獲得幸福,及早為孩子撒下幸福的種籽,將為他們一生帶來無窮的收穫。


 

 
 
 

留言


B標頭排列_20200914_ol_final-1-2048x443-remov
  • alt.text.label.Facebook

©2023 臺灣醫療健康諮商心理學會 版權所有。透過 Wix.com 製作的理想網站

會址:112台北市北投區明德路365號
          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 樂育樓 307 室

電話:0921-116802、02-28227101*7253
電子信箱:twmhcpa@gmail.com
官網:twmhcpa2020.wixsite.com
粉專:www.facebook.com/twmhcpa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09:00~18:00
     (12:00-13:00暫停服務)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