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育兒路上不孤單——從伴侶到父母

台中張老師中心 諮商心理師

臺灣醫療健康諮商心理學會 理事 胡純閔 撰 曾經我們那麼相愛,是人人稱羨的一對,以為有了小孩會讓我們的家庭有更多歡聲笑語。哪知孩子的出生後,我們之間的距離卻反而越來越遠……是啊!曾經的美好去了哪裡啊?

 

◆  小孩的誕生打破小夫妻平靜無波的生活(可可和小林的故事)

可可和小林兩人是在親友的介紹下認識彼此,進而開始熱戀並在1年後即走入婚姻。可可原是一個外在沉著,但內在情感相當澎拜,腦袋裡總轉著各式各樣的夢想,她勇於追尋新奇事物,而且對身邊人的照護與包容,更是不在話下,當她遇到散發藝術家氣息的小林,就深深被吸引,即使小林不擅社交,但可可正好可以補足小林所欠缺的部份。而可可對小林來說,更是不可多得的可心人、解語花,尤其當小林身邊所有人都反對小林開店做生意時,只有可可願意全心全力成全,不管是在精神或是經濟上的支持。因此,小夫妻的生活過得無比愜意,他們店面裡的玻璃櫥窗中,總能看到一對璧人相伴協手合力製作產品。

直到第一個孩子出生,可可開始忙裡忙外,生活中多了一個小寶寶照顧,無法再像從前協助小林的工作,照顧孩子的工作讓可可很難像以前一樣去關心獨守店面一整天的小林,兩人甚至為了孩子照護開始有所爭執。小林抱怨孩子的哭鬧,總是讓他晚上睡不飽,覺得為什麼非要將孩子帶在身邊,為什麼不交給孩子的祖父母照顧就好。但可可覺得孩子年紀小,哭鬧本來就是一件正常的事情,重要的是如何安撫與教養小孩,總不能孩子一哭鬧,就兩手一攤。

於是兩人時常為此吵架,可可無法接受小林為什麼還是像少爺一般,不食人間煙火,甚至店面持續虧損,卻仍不願外出工作,怎不考慮仍在嗷嗷待哺的孩子;而小林則認為可可變得好現實,也好陌生,一度兩人也吵到想離婚,可見孩子的出生對兩人帶來多大的挑戰。

 

◆ 老二到來,再次挑戰夫妻的親職角色分配(笑笑和她先生的故事)

笑笑與先生在生了老大後,隔了幾年不小心懷上了老二,笑笑原本並不打算生老二,但笑笑的先生考慮老大太孤單,於是便決定生老二,當然彼此也有了協議:老二出生就交由先生負責。

隨著老二出生,一切看來都相當順利,直到笑笑在月子中心做完月子,又回娘家一段時間,再返回夫妻的家,真正的考驗才開始。夫妻兩人為因應照護孩子,協議分房睡,笑笑主責照護老大,晚上由笑笑陪老大直到睡覺;老二則由先生照護,但老二總在早上3.4點就醒來,若未能時餵奶,就會哭到全醒,再睡著就是1、2小時之後的事情。起初笑笑睡覺時,繃緊神經,隔壁房間一有動靜,就立刻起身查看,但回頭卻發現先生依然在呼呼大睡,笑笑只能無奈起身幫餵奶與陪玩。在晚睡又早起之下,讓笑笑黑眼圈越來越嚴重,也開始不滿先生未遵守約定:照護老二。

 

◆ 誰說我不在乎——想靠近卻無法靠近的夫妻

這兩對夫妻都因孩子照護開始頻繁摩擦與衝突,這在臨床工作上屢見不鮮。

「做」太太的說自己每天照顧小孩,從早到晚忙個不停,像是陀螺一樣,每每好不容易孩子睡了,想喘口氣之際,竟然還要面對先生對自己的「客訴」,說自己沒有過去的溫柔或是不像以前的體貼抑或不關心他,更甚至性致缺缺…等,真的令人頗無奈與生氣。而「做」先生的則是提到自從孩子出生後,太太就將所有心力擺放在孩子身上,即使想幫忙照顧,太太也總嫌自己笨手笨腳,越幫越忙,甚至最後不讓插手,有時提出意見也被否決掉,於是索性不管,但又會被太太說不幫忙,真的是莫名其妙,也覺得挫折。

夫妻雙方對彼此的「客訴」都在抱怨對方的「不投入」,當談到兩人對彼此的期許時,太太說很渴望先生能知道並體諒自己照護孩子的不易與辛苦,甚至能適時搭把手;而先生說的則是希望太太在照護小孩上,能具體告訴自己該如何做,也希望恢復過去兩人輕聲細語時光,兩人目標都是希望對方的靠近,只是之前都用彼此不喜歡的方式去互動連結。

這樣的互動方式,其實受我們傳統文化所影響。在傳統華人文化裡,女性自小即被訓練要有照護家人的能力(包括育兒),縱然成為職業婦女也無法倖免。而在懷孕的過程,孩子在媽媽肚子裡一天天長大,女性因身體改變,不管穿衣上或是行動或其他方面,都需要開始改變自己,所以比起先生更快意識到自己不再只是「人妻」,更是「人母」的角色。因此女性在角色身分的轉換上,在孩子還沒出生前就已發生,孩子一出生,也就很快上到「母職」位置;然而男性則通常在孩子呱呱落地那一刻,才開始比較真實感受到「人父」角色,但對於「父職」,則比女性需更多時間摸索,尤其在過去成長過程中又未被文化要求照護別人。但現今社會裡,男人亦是被期許能與女性一起擔負育兒職責,男性不再像過去只需工作,不需照護小孩,這也是令許多男性頭痛不已的部分。

 

育兒工作要有時間練習,但也要有後備資源

就像前面提到的兩對夫妻,可可和先生小林在育兒工作上,在成為親職角色上,準備程度相當不同。可可在有了孩子之後,迅速進入人母角色,在生活安排上,將照護孩子放在第一位,但小林還在適應家裡多了一位成員對生活的影響,還不習慣成為人父。

對小林來說,借重父母的資源協助育兒,不失為一個有效解決方法;然而對可可來說,覺得既然選擇生孩子,就該負起照護責任,不應因照護不來就做甩手掌櫃。可可希望小林能更快進入人父角色,但小林希望可以有喘息機會。

最後夫妻倆在與我協商後,各退一步,平日仍由夫妻共同照護小孩,但在假日時,可以適時請父母幫忙照護小孩,也讓彼此有機會透口氣,這樣既達到可可期待的親職角色落實,但同時滿足了小林需要休息的需求,夫妻也有了獨處時光。

 

◆ 誰說世上只有媽媽好,爸爸也可以很好

而笑笑這對夫妻,則是因為笑笑比起先生有更多準備在投入育兒任務上,所以更快能敏察到孩子的狀況,即使隔了一道牆,也能適時提供孩子的照護。但先生則因過去沒有機會學習照護一事,尚在摸索階段,所以當太太直接代替先生,上到照護老二位置時,先生往往就會不自主從照護位置自然退出,而失去練習的機會。

當時我請笑笑試著練習放手——聽到老二有動靜時,先不做任何動作,就在床上繼續躺好躺滿,躺到背部僵硬都不能代替先生處理,也看看先生是如何因應老二哭醒這件事。當然後來果然如笑笑所預期的,先生幾乎是等到孩子哭到全醒,才開始手忙腳亂餵奶,但——後來笑笑也聽到先生訓斥孩子聲音:「剛剛我想睡,你不讓我睡,現在你想睡也不可以睡!」

姑且不論孩子是否已具換位思考能力,但笑笑發現自從那天,孩子半夜醒來再也不敢持續哭鬧,而先生也因為經歷了孩子哭天喊地的慘況,在孩子一有動靜時,他立刻起身準備餵奶一事。

這就是在笑笑與先生的互動裡,改變了只有笑笑才能照護好小孩的魔咒,先生也是有能力習得照護小孩的技巧,甚至從中獲得成就與參與感——他家的老二可是爸爸一手帶大,所以當別的小孩睡覺哭喊媽媽時,他家的老二哭喊要找的卻是他這個爸爸,多神奇的結局啊。

 

◆ 真金不怕火煉——夫妻學會協商,育兒之路不再孤單

關於孩子出生的確帶給夫妻在婚姻經營上很大的挑戰,尤其考驗著夫妻倆如何在照護小孩和維繫彼此情感間取得平衡,不管是「做」太太、「做」先生抑或「做」媽媽、「做」爸爸的角色,其實都需要學習。

夫妻一起協商如何照護小孩,如何兼顧自己與配偶間的親密需求,是相當耗心耗力的課題!尤其現代多為小家庭,人力資源有限下,夫妻雙方必須輪流蹲坐在親職位置上,適時讓兩人都能喘口氣,才有多餘心力經營屬於彼此的時間,是一件刻不容緩的事,當然如果有機會可以拓展人力資源,像是參與父母支持團體、朋友間的互相支援或是尋求專業心理諮商協助,都能減輕夫妻育兒的負擔。

 

(以上兩案例皆已獲當事人同意,並修改可辨識資訊,以保障隱私。)

 

113年度桃園市產後憂鬱暨婦女心理諮商計畫

指導單位:桃園市政府婦幼發展局

承辦單位:臺灣醫療健康諮商心理學會

66 次查看0 則留言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好好說話,成為神隊友

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癒心鄉心理諮商中心 諮商心理師 臺灣醫療健康諮商心理學會 課程執行長 譚如萍撰 當精子與卵子結合之時便開始了生命的神奇之旅,受精卵在女性的子宮中跳著細胞分裂之舞形成胚胎,孕育著胚胎的女性多了一個母親的角色;懷胎十月的過程中,與另一個生命組成生命共同體,直...

家有幼兒,如何讓孩童知曉父母罹癌情況

中國文化大學心理輔導學系助理教授 臺灣醫療健康諮商心理學會監事 楊惠卿撰 父母是孩子的寄託依附,而孩子是父母寶貝的心頭肉,當父/母一旦罹癌或重症,總是不捨得孩子有所擔憂與受怕,常常感到難以啟齒告知,而刻意隱瞞並獨自堅強。父母掙扎著說不出口背後的心情,無非...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