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搜尋

「不只是病人,也是母親! 癌症媽媽的情緒調適」

曹舒晴諮商心理師/李政洋身心診所

李玉嬋特聘教授/醫心學會理事長、臺北護理健康大學生死與健康心理諮商學系


30歲的琳琳懷孕四、五個月時,接獲罹患癌症的震撼消息。隨著癌症年輕化,懷孕的同時也可能成為癌症病人。從備孕、懷孕、產後到育兒期間,若還需接受治療或預防復發,對正在懷孕或已經有孩子的女性及其整個家庭而言,皆承受沈重的身心壓力。如何讓母子、伴侶及家人安定心情,進行有效的醫病溝通,才能協助她們持續扮演照顧者的角色,與家人好好對話、穩定情緒,面對接下來的挑戰。

善用醫療照顧資源與醫病溝通

琳琳得知自己的病情時,內心充滿疑問與不安:「懷孕期間到底能不能治療?會不會傷害孩子?還有機會康復嗎?如何化解?」仔細聆聽並配合醫療團隊提供的癌症治療方式,隨時提出對懷孕及母子安全的考量與計畫,讓自已安心,並將擔心和疑問整理下來,主動向醫療團隊提問與對話。例如打破「懷孕就不能治療」的迷思,或是在感到混亂、焦慮,記得你並不孤單,醫療團隊除了醫師、護理師,也可以找諮商心理師,協助釐清思緒、理出脈絡、穩定心緒,與共同擬定最合適的療程與照護身心方式。


練習母子親密溝通與對話

琳琳在懷孕期間強烈感受到「成為母親」的情感。即便孩子尚未出生,她腦海中仍會浮現一個畫面:「我要怎麼告訴孩子,媽媽在懷孕時生病的經歷?有多想要保護胎兒的健康?又多麼渴望能陪著孩子長大⋯⋯」這份愛,對於正在經歷癌症的懷孕媽媽來說,是非常深刻的,可以與心理師諮商,討論如何向孩子說明病情,又如何根據孩子的年齡與理解能力,調整溝通方式,去談論生命逆境中的母愛新聲。當然,孩子出生後,在不同年紀主動問起媽媽的癌症時,母子之間的對話也需要隨時留意細緻回應。例如:


  • 幼兒期(3歲以上):使用簡單而具體的語言,例如:「媽媽生病了,需要一些特別的藥來幫助她變好。」可透過繪本如《媽媽是抗癌超級英雄》輔助說明。

  • 學齡前與國小階段(6-12歲):解釋癌症是身體的一種病,治療過程可能會有些變化(如掉頭髮、疲倦等),鼓勵孩子提問,並給予耐心回應。

  • 青少年以上(12歲以上)

    可以較深入地說明病名、治療方式與生活影響,同時尊重孩子想知道的程度:「你想知道的,我可以慢慢說讓你了解。」

    不論孩子年齡多大,核心原則都是誠實與情感接納。讓孩子知道:你願意陪伴他們面對,也希望他們陪你一起經歷,共度生命挑戰的最大力量是家人的愛與支持。


是母親更是太太的伴侶溝通

琳琳說,在她生病後,最讓她感到難受的,不是療程,而是與先生之間的距離感。先生不太說話、也不主動提及她的病情,讓她懷疑自己是不是太麻煩,甚至一度想要「自己扛下來」。

其實,每個人在面對重大壓力時反應不同。有些人會變得沉默,是因為太在意、太害怕了,然而互相支持的善意需要被看見。在伴侶溝通中,我們可以練習使用「我」句型來表達,例如:「我感到很害怕,希望你陪我說說話。」比起責備式的語句,更能讓對方打開心門。鼓勵雙方坦誠分享自己的恐懼與期待,創造可以輕鬆討論病情、未來的生活安排、療程照顧與支援網絡,設定彼此能達到的小目標,會比單方面承擔更有效。


心情調適與保有幸福感

琳琳曾說,自己在罹癌後經歷了一段混亂時期,情緒常常起伏不定。有天,她寫了一封信給腹中的孩子,感謝他的來到,讓她確定自己真的很想成為一位媽媽。那封信寫完後,她哭了很久,也釋放了長久的壓力,更回歸孕育新生命的美好初心,心中浮現一絲幸福滋味。

允許自己悲傷與焦慮,可以透過傾訴、寫作、藝術或散步等方式抒發情感,慢慢穩定內在,也幫助我們在生病之苦與新生命即將來臨的苦樂交織中,重新體會並記得將幸福的記憶留存在心田。

後來,琳琳在孩子提早出生後開始接受化療。她說,那段懷孕時間雖然辛苦,卻也是第一次看到自己的爸媽為她掉眼淚,讓她深刻感受到,自己不只是媽媽,也是被愛著的女兒,生命在孕育傳承間流轉著無私的愛。

療程結束後,她的病情趨於穩定,雖然仍需定期追蹤,但她已能在支持團體中陪伴他人,用自己的經歷鼓舞病友。那段懷孕與抗癌的旅程,讓她更懂得珍惜當下,也相信,那位曾在她肚子裡的孩子記憶,是陪伴她走過生命谷底最美好的禮物。


心理關懷資源【桃園市孕產婦暨婦女心理健康促進】

如果你或你身邊的人正經歷類似情況,請記得:你不孤單。有許多心理關懷資源,例如桃園市針對孕產婦、流產、不孕困惱、罹癌等婦女,量身打造的心理健康促進計畫,希望讓婦女們在身心調適的路上不再孤單,全面照顧每一位女性的心理需求。包括心理諮商、精神醫療評估等服務,請可至 桃園市孕產婦暨婦女心理健康促進 查詢。

當懷孕遇上癌症,情緒的震盪、溝通的挑戰與治療的選擇都非常艱難。但只要願意尋求支持、學習溝通,並接納自己的情緒波動,我們便有機會在困境中找到力量。

癌症讓人生變得複雜,也讓情感變得豐富。願每一位癌症媽媽,不只是堅強的病人,也是被愛著的女人、媽媽與女兒。

 
 
 

Comentarios


B標頭排列_20200914_ol_final-1-2048x443-remov
  • alt.text.label.Facebook

©2023 臺灣醫療健康諮商心理學會 版權所有。透過 Wix.com 製作的理想網站

會址:112台北市北投區明德路365號
          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 樂育樓 307 室

電話:0921-116802、02-28227101*7253
電子信箱:twmhcpa@gmail.com
官網:twmhcpa2020.wixsite.com
粉專:www.facebook.com/twmhcpa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09:00~18:00
     (12:00-13:00暫停服務)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