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tmhcpa2020

2022年『醫療家族治療概論:線上研討會』

臺灣醫療健康諮商心理學會 2022.06.24


課程時間:2022年9/2、9/16、9/30、10/14、10/28、11/11、11/25(五)晚上18:30~21:30 共計七次

協辦單位:華人伴侶與家族治療協會

課程費用:6000元 主協辦單位之有效會員優惠價 5000元 學生、早鳥優惠(8/15前報名且完成繳費者)、三人同行優惠價 5500元

匯款帳號–台北富邦(012)南京東路分行 帳號:8211-0000-018375 戶名:社團法人臺灣醫療健康諮商心理學會

課程使用平台:zoom


講師:熊秉荃 台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諮商心理師,美國婚姻與家族治療學會臨床會員及認證督導。


研討會說明 『醫療家族治療概論線上研討會 (7次)』將以《McDaniel, S. H., Doherty, W. J. & Hepworth, J. (2014). 劉瓊瑛譯 (2021).醫療家族治療》為主要架構及讀本,搭配指定閱讀,強化學員由病患、家屬、疾病與健康照護團隊四個面向,熟悉家庭系統與疾病模式,以提供優質陪伴,並透過整理治療師自己的生命經歷,進而與各專業團隊互相幫助與合作,以提供以家庭為中心的健康照護服務。 熊秉荃的學經歷 台灣大學護理學系學士、美國密西根大學精神暨心理衛生護理學碩士、美國普度大學婚姻及家族治療博士。博士班期間任美國普度大學婚姻及家族治療中心家族治療師及家族治療實習督導,為期一年的全職實習於醫療家族治療的創始殿堂美國羅徹斯特大學Highland Hospital家庭醫學中心及Strong Memorial Hospital精神醫學部,完成醫療家族治療師訓練。並曾任台灣大學護理學系助理教授、加拿大多倫多大學Princess Margaret Cancer Center心理社會腫瘤及緩和醫療部臨床及研究觀察員、香港大學行為健康中心訪問學者、美國西北大學兒童醫院 (Ann & Robert H. Lurie Children’s Hospital of Chicago) 的肺纖維囊腫中心及遺傳諮詢門診觀察員;


熊秉荃於2005年5月13-15日邀請醫療家族治療創始人之一的Dr. Susan McDaniel (美國羅徹斯特大學醫學與牙醫學院精神醫學部與家庭醫學部教授,精神醫學部家庭課程主任) (McDaniel, Doherty, & Hepworth, 2014; McDaniel, Hepworth, & Doherty, 1992; McDaniel, Hepworth, & Doherty, 1997; McDaniel, Campbell, Hepworth, & Lorenz, 2004) 及其夫婿Dr. David Siegel (美國羅徹斯特大學小兒醫學部教授/小兒風溼免疫科主任) 主講「身心醫療與家族治療:身、心、家庭合一的健康照護」以及「醫病也醫心:家庭.醫療.家族治療工作坊」,以帶動及深化助人工作者學習醫療家族治療。


熊秉荃獲2018-2019 Fulbright Senior Scholar赴美獎助金而於The Chicago Center for Family Health (CCFH) 進行研究、參訪與學習,該中心同為美國醫療家族治療的殿堂,亦為國際知名的系統性家族治療訓練機構,提供當代家族治療、研究及家族系統健康照護的學士後專業訓練,其以韌力導向 (resilience-oriented) 的社區創新模式,強化家庭面對高風險、危機及持續多重壓力的挑戰。CCFH的創辦人是 Dr. John Rolland (美國西北大學醫學院精神醫學部教授/精神科醫師) (Miller, McDaniel, Rolland, & Feetham, 2006; Rolland, 1994; Rolland, 2018)及Dr. Froma Walsh (美國芝加哥大學社會行政學院及精神部教授/社會工作者),他們夫婦曾於2007年底到訪台灣,Dr. Walsh是第五屆台灣心理衛生聯合年會的主題演講者,是家庭韌力及家族治療靈性療癒的著名學者 (Walsh, 2008, 2011a, 2011b, 2016),Dr. Rolland則提供當年聯合年會的會後工作坊;Dr. Rolland 是2018年Collaborative Family Healthcare Association (CFHA, 創立於1993, https://www.cfha.net/) the Don Bloch Award 的獲獎人,得獎人延續先驅Dr. Bloch 具創新的學術思維、努力有效的工作及促進關係連結三方面的特質(https://www.cfha.net/page/DonBlochAward)。


熊秉荃推動以下書籍翻譯為中文,包括:《愛的功課:治療師、病人與家屬的故事》、《心理治療的道德責任》、《系統取向督導完全指南》、《正念減壓、與癌共處》、《醫療家族治療》、《伴侶治療 (翻譯中)》;並審閱《情緒取向VS婚姻治療》、《愛的功課:治療師、病人與家屬的故事》、《心理治療的道德責任》及《正念減壓、與癌共處》。


問:什麼是醫療家族治療呢? 答: McDaniel, Hepworth 及 Doherty 三位學者首次提出「醫療家族治療」這名詞,他們之《醫療家族治療:以身、心、社會取向與家族共同面對健康議題》為此領域最主要的教科書 (McDaniel et al., 1992),指稱「醫療家族治療提供面對醫療議題的個案及家族身、心及社會的整合性照護,此乃奠基於身、心及社會的系統性模式,同時積極鼓勵治療師及健康照護專業人員共同合作。」目前在美國,醫療家族治療正跟著整合性健康照護的概念及風潮蓬勃發展,而第二版的教科書《醫療家族治療》也相繼問世 (McDaniel et al., 2014)。


問:誰可以擔任醫療家族治療師呢? 答:對於醫療家族治療,最常浮現的問題之一是:「誰可以擔任醫療家族治療師提供以生物-心理-社會-靈性為工作模式的健康照護服務?」醫療家族治療師並不專屬於特定專業職系,若將治療醫療化或各專業學門之間的領域之爭均辜負了服務對象的需求,更應該省察的問題是:專業人員是否具備完善的專業照護及家族治療的訓練及能力,以提供符合服務對象需求的「醫療家族治療」;所以醫療家族治療工作團隊中可以包含具不同專業背景 (如:家族治療師、心理師、社工師、醫師、護理師) 的醫療家族治療師。

1 次查看0 則留言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全家是誰家? 現代婆媳的私房記

臺灣醫療健康諮商心理學會會員 沈國蘭 諮商心理師撰 「妳嫁進來,我們就是一家人了!」 「怎麼三天兩頭就往娘家跑啊?」 「究竟誰是這個家的女主人!」   全家是妳家還是我家?! 不論恆亙千古世代,或是不同國家種族,婆婆、媳婦,及夾在中間的「那個男人」,絕對是能演活不少的精彩...

Comments


bottom of page